目录
卷首语
真正把纪律规矩转化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本刊评论员;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冯刚;宋奕铭;4-9
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钟一彪;10-13
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朱宏强;14-17
理论前沿
论底线教育骆郁廷;王凤云;18-23
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分析的逻辑向度、技术基础与实现形式刘宏达;廖寅玮;24-28
中青年学者论坛
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历程、样态设计及实现理路刘吕红;29-36
四十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矛盾研究的历程、特征与展望胡锐;毕红梅;37-42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政策演进40年:历程、特征与发展趋势王丛丛;巩红新;43-50
党建研究
增强高校院系党组织组织功能略探汪俊斐;51-53
高校师生党支部结对共建的结构模型与优化路径刘辉;徐小霞;王平祥;54-56
“三全育人”视角下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研究朱晓闻;57-59
德育论衡
高校四维一体劳动教育目标实践路径刍议刘澈;杨亚玲;60-62
增强内地高校港澳青年学生国家认同的实践路径汤杏林;王军;63-66
课程教学
高校思政课教师评价的发展特点及改进策略王妮;67-70
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优化运用——基于红色场馆的考察谢若扬;宋俭;71-74
新媒体思政
数字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逻辑与实践遵循王爱祥;古静;75-78
思想政治教育数据要素运用的价值、原则及展望姜天宠;79-82
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思维的转向、困阻与创新祁峰;林延鸿;83-86
学工视窗
研究生“三全育人”体系的构建探讨程明梅;成显;薛钢;87-89
革命场馆和高校思政协同育人的空间向度梅萍;李婵玲;90-93
观察思考
红色文化话语体系的生成逻辑、核心特征和建构路径朱新荣;赵田田;94-96
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2
遵义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97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