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经济理论研究
试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张薰华;3-8
以人为本的经济学思考 袁恩桢;9-19
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轨迹 顾钰民;20-30
论马克思产业协调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周肇光;31-44
n维线性商品空间中的比较优势效率 冯金华;45-58
医疗费用上涨的经济学解释 许敏兰;59-70
论我国对外贸易政策领域的重大创新——出口管理贸易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聂文星;吴奇志;71-83
从服务业的发展看当代经济危机的地理“位移” 陆夏;84-94
对当前我国住房调控政策的经济学思考 刘正才;95-102
经济学中的因果关系 简泽;103-112
实践理性语境下的经济理性分析 郭蓉;113-123
创业资本,一种新投资方式还是新资本形态? 刘志阳;124-134
优化政府采购监督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王宏;135-144
科研投资的外溢效应及其实证分析 范建;145-154
中国传统官员文化与官员腐败:一个文化经济学分析 杭行;谈若定;155-167特稿
论协调新时期我国社会利益关系的十大思路 洪远朋;卢晓云;陈波;9-34发展战略研究
当前我国发展中的阶段性特征及宏观经济中的若干问题 李锐;171-182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规律与路径选择 王国平;183-198
科学改革必须正确处理的五大关系 陈伯庚;张永岳;199-205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对外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1994—2005 罗忠洲;206-216
构建和谐社会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和谐型市场经济体制试探 傅尔基;217-22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在制度设计中注重程序公平 汪洪涛;230-241
国产化政策对汽车产业影响的实证研究——以上海大众汽车为例 熊琼;龙静;242-253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的技术外溢效应 丁晓钦;254-263
论中国土地资本化中的利益分配问题 何晓星;264-274
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 杨来科;275-284
人口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问题 张学岢;285-294
创意经济: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战略选择 吴明智;295-307
市场竞争格局下的保险机构区域布局战略探讨 鱼建光;308-317
长三角地区民营经济的合作与发展必须实现两大转变 庄荣盛;318-326经济政策研究
和谐社会与住房保障制度的建设 张永岳;329-337
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的思考 严法善;338-349
当前我国现代农业建设亟须研究解决的几个问题 姜国祥;350-359
经济高增长为何不能带来高就业——“奥肯悖论”的经济政策学解析 唐珏岚;360-370
我国区域性税负差异及其成因研究 于洪;371-381
以托宾税管理资本异常流入的技术运用 岳华;李明;382-392
论我国当前就业问题及其基本对策 张韵秋;393-398
用经济手段解决贫困大学生问题 李建华;399-407
完善创新环境,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陶纪明;408-417
大学科研创新的制度设计 傅红春;418-423
大力提升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王克忠;龙易;424-430
国有资产“非经营性”与“经营性”比较研究 张沁悦;431-441
企业“二元结构”的成因、危害与根治 陶友之;442-451
转型企业变革模式与民营企业的管理创新 李国荣;452-460
不同阶层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及营销策略 汪雪兴;461-467
中美网络广告营销比较 文燕平;林珊珊;468-477上海发展研究
上海对外贸易高速增长成因分析及展望 郭爱军;481-491
对实施“两个优先发展”和协调发展政策的评价及其对策建议 朱琴芬;张海辉;朱洁;马珺;492-500
关于发展和改革上海市场中介组织的思考 许学武;夏镇龙;张平;501-508
发展集群经济亟待建立科学概念 黄文忠;509-519
上海建设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土地利用问题的思考 孙仲彝;520-525
发展农家乐 建设新郊区——关于上海郊区发展农家乐旅游的探讨 袁建萍;526-538
上海住房保障体系的理论与政策探讨 李薇辉;傅尔基;539-552
梳理住房需求,保障市民住房基本权利 耿忠平;553-559
上海发展包装和印刷产业的若干问题研究 龚仰军;560-571
伦敦金融服务业发展对上海的启示 刘桂荣;572-575
序 张永岳;4-5
上海市经济学会首届上海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获奖名单 576-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