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经济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述评 洪远朋;3-25
全球化进程中的基本矛盾与协调机制 袁志刚;邵挺;26-43
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研究 顾钰民;44-54
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完全竞争产品市场模型 冯金华;55-65
理顺分配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关键 周肇光;66-83
“三多三少”的争鸣实质在于市场经济本质特征认识上的分歧 陶友之;84-90
中国图书出版业的滞胀现象是周期性必然性生产过剩危机吗? 巢峰;91-94
经济的文化基因差异——十二位中国学者的中西比较 傅红春;95-110
中国产业演进中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的互动过程——四个发展阶段 李伟;111-120
中国产业间的俱乐部收敛:1993—2002 陆剑;李菲;121-130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与货币供给动态关系:1994—2007——基于抵消系数和冲销系数模型的分析 徐明东;田素华;131-140发展战略研究
我国全球城市崛起之发展模式选择 周振华;143-154
社会和谐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张薰华;155-157
试论“消费不足”中的文化重塑 王国平;158-168
技术进步是推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原因 朱钟棣;刘凯敏;169-179
自主研发、技术溢出与产业绩效——基于中国制造业的Panel data实证检验 余典范;180-189
实现发展市场经济同构建和谐社会的良性互动 朱琴芬;曹晓莉;190-197
区域固定资产投资失衡的人力资本因素分析 唐珏岚;198-210
东部地区出口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实证分析:1993—2005——基于协整检验和VEC模型 艾瑶;211-220
中国出口拉动就业的实证分析——兼与国内三大产业之比较 张峥;221-229
中国和印度吸收外资的产业差异——对中国和印度制造业吸收美国直接投资状况的实证研究 王时芬;230-239
转型国家FDI宏观经济影响的传导机制——“三维传导模型”方法 赵蓓文;240-249
人力资本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唐东波;250-259
服务业FDI与中国服务业发展 殷凤;260-269
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动因的实证分析 陈承明;刘文可;270-282
城镇居民消费心理发展基本趋势 汪雪兴;283-292
对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思考 孙亮;293-304经济政策研究
进一步深化国企、国资改革的几点思考 袁恩桢;307-318
中国特色就业政策目标探析 陈伯庚;319-329
论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保障机制 徐元旦;330-337
实际有效汇率、财政赤字与中国经济增长 唐东波;刘江会;338-347
资源禀赋、安全约束与路径选择——以燃料乙醇为例的生物质能源发展的国际比较与中国策略 张锦华;348-358
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利率与信用渠道传导的影响——兼论我国频繁使用准备金工具的原因 方显仓;359-369
反倾销政策对贸易流量、流向影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合美国对镁反倾销案件 柴非;370-380
贫困是非对称货币政策的副产品吗?——理论及基于中国1952—2006的实证检验 曹永琴;381-390
政府偏好、公共品供给与转型中的财政分权 丁菊红;邓可斌;391-402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公平问题研究 肖严华;403-412
我国宏观经济金融政策走向与保险公司的策略选择 鱼建光;王伟;413-424
剩余控制权及其不同来源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李双金;425-434上海发展研究
关于新形势下我国城镇住房制度的若干思考 张永岳;437-443
“四个率先”与制度变迁 李薇辉;444-457
产业联系和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 张明海;458-469
关于加快建设上海农村集体土地市场体系的探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与构想 许学武;470-476
上海居民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凸现——来自2006年上海收入满足度调查数据 罗文英;477-485
论加深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问题、成因和体制机制创新 傅尔基;486-497
长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趋同问题的再研究 陈建华;498-510
新生代农民工与新兴城市的和谐发展——来自长三角的一个调查与思考 刘学华;511-528
构建具有文化特质的现代商务区——田子坊创意产业园区调查记 耿忠平;529-534
上海政府卫生投入的绩效、问题和对策——基于卫生经济学的分析 曹晓飞;535-541
序 袁志刚;4-5
上海市经济学会第二届上海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获奖名单 542-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