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供求关系角度看“民工荒”
摘 要:本文从经济学供求关系角度来探寻“民工荒”现象产生的深层原因,文章首先从需求角度分析了国内经济和外商投资对现代城市部门农民工需求的影响,基于托达罗“乡-城人口迁移理论”从供给角度引入收入、就业、工资等因素论述农民工供给的结构性变化,从农村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现实影响因素出发,提出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建议。
关 键 词: 民工荒 供给 需求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Viewing “the scarcity of peasant work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ppy and demand
Abstract: The paper searches for the deep reasons of “the scarcity of peasant workers” from an economic view of supply and demand. It firstly analyzes the impact of domestic economy and foreign investment on modern peasant workers’ demand. Based on the “rural-city population migration theory” and introuduce the factors like imcome、employment、wage to discuss the structural changes on the supply of peasant workers. From realistic factors of rural labor’s supply and demand, it puts forwar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o improve the tranfer of rural workers.
Key words: the scarcity of peasant workers supply demand
一.前言
自2004年起,我国在很多地区发生了较为严重的工人短缺现象,称之为“民工荒。农民工短缺现象先是在闽东南地区出现,接着在珠三角,现在已经蔓延到江浙地区。2007年再次出现基层劳动力短缺,已经由东南沿海蔓延到北方内陆,从东部扩展到中部乃至全国,从暂时的缺工变成了长期的趋势[2]。2007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提出警告:中国将要进入劳动力短缺的时代。在二元经济结构的中国我国农村还有约2亿人的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3],而城市又出现劳动力严重短缺的现象,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针对当前“民工荒”和农村劳动力剩余并存的现象,国内一些学者试图从不同角度探讨其成因与对策。有学者提出了“民工荒”实际上是“人才质量荒”,其根源于民工的“教育荒”(曾荣青、王慧艳,2007)。[1]有学者基于粘性工资理论,指出目前导致制造业中“民工荒”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民工工资待遇长期太低导致的结果,是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发生的一种劳动力需求超过劳动力供给的暂时性现象(王仕豪、张智勇,2006;李士梅、徐志勇,2005);有学者认为,在我国农村还存在无限供给农业劳动力的条件下,出现“民工荒”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吸纳农业劳动力的非农产业部门支付民工的工资偏低(杨俊青2007)。有学者认为, 我国次级劳动力市场为我国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在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的同时却因为其不完善的工资决定机制而导致了劳动力价格扭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民工荒”的出现就是一个突出的现象[2](陈文星2007)。
本文从经济学供求关系角度来探寻“民工荒”现象产生的深层原因,文章首先从需求角度分析了国内经济和外商投资对现代城市部门农民工需求的影响,基于托达罗“乡-城人口迁移理论”从供给角度引入收入、就业、工资等因素论述农民工供给的结构性变化,从农村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现实的影响因素出发,提出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建议。